分类目录归档:新闻

重磅!英国著名厂牌Leo Records创始人Leo Feigin将带来讲座与放映活动

51

Leo Records

Leo Feigin在1979年创办了Leo Records唱片公司,他同样也以广播艺名Aleksei Leonidov而闻名。他来自俄罗斯,后又移民到英国生活。在1970到1980年期间,Leo建立的唱片公司和世界著名Ganelin三重奏的联系尤其密切。
Leo Records是英国一家爵士乐唱片公司,该公司除了发行来自英美两国音乐家的素材之外,还发行俄罗斯爵士乐专辑。
这个唱片公司参与了许多实验音乐专辑的制作及发行,它也与这些发行专辑的艺人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并没有与艺人们签订合约,而是把他们的素材整理发行成一张张独立的专辑。截止至2010年,他们的唱片目录已经有超过700个作品。
Leo Records旗下有四个子公司,包括Leo Records、Leo Lab (Leo Records Laboratory)、Golden Years of NewJazz和FeetFirst Records。

52

Leo Feigin

Leo Feigin1938年出生于前苏联列宁格勒。
Leo 于1959年毕业于“体育学院”,此后,他成为了前苏联杰出的跳高运动员。
1967年,Leo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他在那里学习“普通语言学”。1973年,他从苏联移民至英国。
1974至2000年,他供职于英国BBC电台,担任节目制作策划,负责向俄罗斯传播推广爵士乐及新音乐节目。与此同时,他开始经营一家名为Leo Records的音乐厂牌。至2014年,该厂牌共发行了800多张专辑。
Leo Records主力出版大量先锋即兴和自由爵士音乐,值得称道的是该厂牌保留了不少东欧、前苏联的即兴、自由爵士的珍贵录音。Leo Records的音乐一直拒绝服从市场压力,所出版的音乐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自由化和艺术化。旗下乐手主要来自欧洲,也包括世界各地的乐手。Leo认为乐手的国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音乐上的创造力。这个宗旨也始终渗透在Leo Records的每张出品中。
Leo Records旗下不乏世界闻名的艺人,代表人物有Anthony Braxton、 Cecil Taylor、 Evan Parker、Ganelin Trio、Marilyn Crispell、 Sun Ra、 Simon Nabatov和Frank Gratkowski等。

53

讲座介绍

新音乐是什么?时间、地点、原因和形成的过程又是什么?
新音乐对于任何专注于音乐的机构来说,都是一门新哲学、一种新视野及新态度。在这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时代背景下,新音乐很好地诠释了对任何声乐都不抱偏见并保持开放的态度这一观点。这是一种融汇不同经历、鼓励各种影响、打破常规界限、禁忌老生常谈的音乐。它是包罗万象而非专制单一的。它赞颂着多样性的同时又忠实于真实的自我。即兴创作为其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它将作曲家及表演者的角色逐渐融汇为一体,这也正说明了音乐人个性的重要性。新音乐诞生于一场特殊的抗议中,这是一场精神性的崇高抗议,它并不具备以往抗议的政治性及社会性,这是一场反对伪善虚伪、消费主义的抗议,是一场反对平常乏味、墨守成规的抗议。这也正是新音乐能够在美国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找到利于其自身发展的滋生地的缘故。
讲座的最后将会放映《俄罗斯新音乐(Russian New Music)》系列电影的头两部:《Sergey Kuryokhin与Pop Mechanics:天赋的疯狂(Sergey Kuryokhin & Pop Mechanics – Divine Madness)》和《俄罗斯新音乐之父:Slava Ganelin (Slava Ganelin – Father of Russian New Music)》,时长分别为48分钟和25分钟。

54

《俄罗斯新音乐》系列电影简介

《俄罗斯新音乐》是由10部电影组成的系列影片,主要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期间前苏联新音乐的萌生,当时的新音乐包括有:即兴音乐、开放性音乐和自由爵士。
爵士乐一直在知识分子团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当时的社会生态下,爵士乐成为了自由和自由思想的象征。
当时,即兴创作是唯一无法被定义的艺术形态。上世纪70年代以前,前苏联的爵士乐手们大部分都模仿美国爵士乐手的表演方式,直至70年代期间Ganelin三重奏的出现,这一情况才得以改变,这是第一支拥有自己的表演形态,并且演奏原创编曲的乐队,它凭借自身独特的音乐特色而闻名。
80年代中期,新音乐开始在前苏联茁壮成长。随着前苏联的解体,新开始的改革使得新音乐在俄罗斯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种曾经的地下音乐终于得以来到幕前,被人们倾听。在诸如列宁格勒、莫斯科、立陶宛、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格勒、西伯利亚、阿塞拜疆和俄罗斯许多其他地区都涌现了大批杰出的音乐人。
英国电视台曾于1989年播放了这10部系列电影。第一部电影名为《Sergey Kuryokhin与Pop Mechanics:天赋的疯狂》,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16分钟,总时长48分钟。另外的9部电影时长均为25分钟。此系列电影均为英文对白,英文字幕。

55

这10部电影分别为:
1.《Sergey Kuryokhin与Pop Mechanics:天赋的疯狂》
2.《俄罗斯新音乐之父:Slava Ganelin》
3.《玩乐之众:Jazz Group Arkhangelsk》
4.《新音乐之声:Sainkho Namchylak与Valentina Ponomareva》
5.《Vyacheslav Guyvoronsky与Vladimir Volkov:〈洋基歌〉之旅》
6.《Orkestrion:来自伏尔加格勒的信》
7.《民谣纽带:Aziza Mustafa Zade与Misha Alperin》
8.《巴尔干组曲:Anatoly Vapirov》
9.《乐系西方:Petras Vysniauskas》
10.《实验回音:Zga、Aleksei Tegin和Natasha Pshenichnikova》

56

57

延伸阅读:苏联新爵士黄金年代——俄罗斯新即兴音乐简史

41

本文是为 Leo 唱片的“苏联新爵士黄金年代”系列 CD 所写的内页,作者 Alex Kan 是 BBC 电台主持人,新音乐历史学者。
请注意 Kan描述的主要是苏联和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的新即兴音乐历史(新爵士、民族爵士、 前卫爵士),而不是标准爵士(主流爵士、摇摆、bop 等)。

艺术爆炸从定义上来说是无法预知的。艺术史学家在回顾它的时候,试图寻找合理化依据解开魔术,展示一连串政治、文化和审美的潜流,以显示这场爆炸无可避免。愚蠢幼稚的同时代人怎么会没有预见到它的到来?如果你身处其中,你就不会有事后之明的优势。然而我确信,如果你足够幸运发现自己真的身处一次艺术爆炸,你不可能会错过它或者把它误认为是平稳、和平的常规艺术“演进”。相反,那时候的兴奋可能让你实际上高估你所看到周围发生的事情。多年以后的现在,在写这些唱片内页的时候,我面临着双重挑战:努力重现那场激昂兴奋的艺术革命——我曾亲眼所见并且参与其中——同时又要试图以评论家“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它。

42

我个人参与到这个新音乐场景是在1970年代后期,当时我到列宁格勒来生活。那时候我变得确信,我最初的音乐激情摇滚乐,在“前卫摇滚”的声音中已经走过了它的艺术巅峰,正在变成老态龙钟的恐龙超级乐团,我完全不想继续跟进(那时朋克还没有真正发生——至少对我们来说)。爵士乐成为新的激情。然而最使我着迷的不是像Ella 和 Louis 那样的流畅、抚慰人心的声音,那些是通过谨慎的“官方”苏联政府中你能得到的仅有的爵士乐。早在来列宁格勒之前,通过西方电台和偶尔从神秘的从来见不到的唱片上翻录的磁带,我就爱上了 Mahavishnu Orchestra 尖锐的首张专辑、弥漫气氛的 Weather Report、印象派的早期 ECM、甚至还有怪异抽象的 Anthony Braxton 和 the Art Ensemble of Chicago 。这种音乐看起来比任何摇滚乐所能提供的东西都更大胆和有创造性,我非常渴望能更深更广地了解它。第一次发现这晦暗而令人着迷的音乐不仅存在于难以渗透的铁幕外,而且我们自己的国界以内也有的时候,那种兴趣和兴奋就更热烈。我永远不会忘记1977年的一封信带给我的兴奋的震动,那封信送到我的部队驻地,极圈外的新地岛(Novaya Zemlya)。我一个兴趣相投的朋友骄傲地告诉我 Melodia ——苏联官方的也是唯一的唱片厂牌——发行了一张唱片,与之相比King Crimson(那时对我们来说就是前卫的体现)听起来就像是童谣。他说的那张唱片是 Con Anima ——the Ganelin trio 正式发行的第一张作品。当时我住得远离都市,那张唱片虽然是正式发行的,但事实证明它一点不比那些西方的东西好买。经过一番努力,直到我服满一年兵役回来,我只找到一张“盲”封面(没有封面画、没有乐手名字、没有乐器名单)的拷贝。如果说少量配给的西方音乐新闻,还能通过广播和我们允许订阅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东德的音乐杂志过滤给我们,发生在我们自己首都的事似乎完全接触不到。讽刺的是,正是通过捷克斯洛伐克的流行和爵士杂志 Melodie 我第一次知道列宁格勒 Kvadrat 爵士俱乐部(kvadrat 意思是合唱)的存在,而且据 Melodie 介绍还有一个萨克斯手 Anatoly Vapirov 演奏野心勃勃的新音乐。

1978年8月来列宁格勒的时候,我准备要全身投入这个令人兴奋的新世界。但我很快发现,原来 The Kvadrat club这个爱好者圈子,虽然忘我地投入爵士,但是在推广听起来像过期的干面包一样的音乐。它的周日中午场当地二流迪西兰音乐和沉闷的 bop 音乐演出与新音乐的兴奋和创造力相去甚远,像是刚入教进行原始仪式的教众。我按时做我觉得是义务的事情,参加离家一小时的 Kvadrat 的每周聚会,在墙上和围栏上贴海报,搬舞台上的扩音器。幸运的是,第一次音乐回报很快就来了。就在几个月后78年11月第一届 Autumn Rhythms Festival,除了无趣的主流,还有我所渴望的声音万花筒:Ganelin、Tarasov 和 Chekasin 的“多风格主义”(polystylism,Ganelin 自创的词)扭曲的结构,Arkhangelsk 宗教仪式般的萨满巫术,Vapirov 自由爵士的旺盛能量和才华。在 Vapirov 的四重奏里我第一次听到和看到一个完全不知名的年轻钢琴家 Sergey Kuryokhin 和他在键盘上闪闪发光、暴风骤雨、具有骇人侵略性的攻击。

43

我为之着迷。终于有一扇通向新世界的窗户。几周之内我和 Kuryokhin 成了朋友——我们年龄相当,经历共同的音乐发展,着魔地投入新音乐。我们几乎每天见面交换唱片,交流新信息,并且构建我们自己的土生音乐发展理论。在一个几乎其它所有东西都受到限制的国家里,时间的供给倒是非常充分——我记得我曾经称其为“被迫奢侈”时期。政治、生意和旅行被禁止,我们就投入唱片、电影和书籍。通过 Kuryokhin 我接触到他的朋友圈子——音乐家、艺术家、作家——列宁格勒的地下核心。其中一位是 Efim Barban——大约年长20岁,他赶上了60年代早期爵士前卫的诞生,他有巨大的唱片收藏,在 Kvadrat 俱乐部有固定的新爵士讲座。他也是多产的爵士作家、编辑和地下爵士刊物《Kvadrat》的出版人。这份刊物开始只是同名俱乐部的简报,当时已经早就不再报导那家保守的俱乐部,转而成为激进的编辑的喉舌和巩固这个国家新爵士群落萌芽的工具。

1980年代到来之际是苏联反主流文化的激进时期。欣喜的开放年代还很遥远,刚刚能从地平线另一边透出来。艺术和文化被空前绝后地划分开,存在于两个完全不同、没有联系、经常是对立而且几乎从不交流的世界。一面有一个国家资助扶持的官方圈子,另一面是不妥协派的、另类的、破坏性的、地下的世界。那时我们自豪地自称“第二文化”,按照自己的原则和标准运作,甚至创造了自己的基础结构,包括了艺术节,音乐会,剧场演出,电影放映,文学、艺术、电影和音乐刊物,以及 samizdat(地下出版物)和 magizdat(转录磁带)。如果说 samizdat主要是指通过普通打字机在复写纸上费力地复制的违禁书籍,那么 magizdat——由 magnitofon(一种磁带录音机)这个词转变而来,意思是煽动性抗议歌曲以及摇滚乐的磁带拷贝。爵士乐处在这两个世界之间。仅仅20年前,爵士乐完全处于被驱逐的状态,在很多人意识里,爵士乐仍然不加区分地代表一种解放精神,它的核心是即兴,这是一种自由的音乐性隐喻。然而1970年代后期,至此还兄弟般坚实的爵士群落产生了分裂。这个深刻的分裂过程,与1960年代早期在美国爵士中发生的并无不同,分离成“革新派”和“传统派”。而更糟的是,传统派,特别是以莫斯科为基础、接近权力和金钱的那些,很快被引诱到“官方圈子”中去——通过有保障的音乐会、录音、电视和广播演出和偶尔的国外旅行,就跟其他所有国家“分配”的东西一样。

44

以我到列宁格勒之前的小地方习惯,我只是模糊地猜想,地下爵士群落尽管很小却绝对存在。数量很少的新爵士信徒向几个主要城市聚集。列宁格勒有最强的爵士乐传统和组织,显然是爵士的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本身爵士生活并不多,但仍然排名很高,完全因为 Ganelin trio——这个国家最早的新爵士乐团出自这里。另一个明显的中心是新西伯利亚(Novosibirsk),在西伯利亚(Siberia)的中部,这对颓废的西方音乐来说可能是个怪异的地理位置,但那里有科学城(Akademgorodok)——学院和知识分子集中的郊区——这个偏远的城市以它可与这个国家任何地方相比的知识、政治和文化力量为荣。1978年就是在新西伯利亚,妇科医生、自学鼓手、甚至比我们还疯狂的新爵士狂热爱好者Sergey Belichenko 举办了第一次新爵士研讨会。

我们的导师 Barban 过着一种心灵流放的隐士生活,在列宁格勒市郊塞满书籍和唱片的公寓里,自足于象牙塔中,实际上,他只是在等待离开这个国家的机会。他原本并没有准备要发起一场切实的审美对抗。然而,一见到两个充满精力和热情的年轻人,他产生了另一种想法:新爵士俱乐部。这个新生事物将自己与官方圈子和坚定保守主义的 Kvadrat 都分开,开始改宗 Ornette、Trane、Cecil 和 Sun Ra 以及那些 Stockhausen、Cage、Boulez 和 Xenakis 神圣的言论和声音。不用说,我们非常兴奋,在一些巧妙的官场政治活动之后,Contemporary Music Club 在 Lensovieta Palace of Culture 成立了。

45

一个艺术上由我们自己控制的场所,结果证明是一次巨大的激励和挑战。音乐家们开始在周围聚集。它是一个实验室,在这里小号手 Slava Gayvoronsky 首次与当时只有18岁的贝司天才 Vladimir Volkov 尝试二重奏的形式。Vapirov 实验了他的不同的乐队并首演他的主要作品。Kuryokhin 精炼了他的独奏,并且和即兴乐团胡混,这后来发展为他令人敬畏的 Popular Mechanics 演出。一开始 CMC 只是列宁格勒当地音乐家们的游乐场,但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莫斯科的 Sergey Letov 和 Valentina Ponomareva,斯摩棱斯克的 Vlad Makarov,维尔纽斯的 Chekasin 和他的学生/合作者 Petras Vysnauskas、Vytautas Labutis、Oleg Molokoedov 都跑来演出。1980年四月我们举办了第一届 Spring New Jazz Concerts——不同于“官方”的 Autumn Rhythms Festival。不受限制地打破所有障碍是那时的口号。Chekasin 觉得在 Ganelin 的结构中受到限制,特意走上舞台展示他狂野的戏剧性表演,这强烈地影响了 Kuryokhin 形成日后 Popular Mechanics 的概念。这个地方变得时髦而有吸引力,不仅是对音乐家和新音乐狂热者,也是对所有渴望新艺术、新思想、新精神、以及长期受抑制的自由的人。艺术形式之间一切原有的界限都模糊和瓦解了。诗人和作家与音乐家一起走上舞台,“非官方的”不妥协派艺术家在门厅和舞台布景上展示他们的作品。差不多在同时摇滚乐正从完全地下浮出水面,CMC 成为了自由爵士和摇滚音乐家融合试验的场所。Valentina Ponomareva 跟 Kuryokhin 和 Chekasin 还有摇滚乐队 Aquarium一起唱歌。Aquarium 的乐手也是 Popular Mechanics 的固定成员。这个地方甚至是学院先锋派的支柱:Edison Denisov 和同事先锋作曲家 Schnittke 以及 Gubaidullina 一起被保守的作曲家协会排挤,他在 CMC 举行了第一次完整的作品音乐会。与国外的接触——在仅仅在几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突然爆发。我定期在 Jazz Forum、Coda、Cadence 上报导 CMC 的活动并且收到成打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反馈,他们惊奇的发现铁幕背后竟然有晦涩的新爵士在活跃。Hans Kumpf、John Fischer、Jan Garbarek、Elton Dean、ROVA 萨克斯四重奏、Oliver Lake 是我们定期的,虽然有时半匿名的表演嘉宾。差不多同时 Leo Feigin 在伦敦创办了他的 Leo 唱片公司并且很快受到整个西方媒体的强烈关注——从同样专业的 Coda 和 Cadence 到英美所有的主要报纸。

说列宁格勒是新音乐的唯一地点绝对是错的。音乐节体系在这整个巨大的国家传播开了,几乎每一个或多或少有点名气的音乐家一年里可以在相隔遥远的不同地方演出几次,从东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Krasnoyarsk)、波罗的海的里加(Riga),极圈后靠近摩尔曼斯克(Murmansk)的阿帕提尼(Apatity ),到黑海的敖德萨(Odessa)。其中的一些——特别是有当地乐手和/或组织者是新音乐迷的,更趋向于演出自由即兴音乐。有一个音乐节绝对是非常特别的。古老的俄罗斯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Arkhangelsk),在遥远的北方,是俄罗斯最有影响的乐队之一的家乡,乐队也以此命名。爵士萨克斯手 Vladimir Resitsky 从60年代中期开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鼓手 Vladimir Tarasov 一起演奏爵士。Tarasov 搬到维尔纽斯并开始和 Ganelin 一起演出的时候,他们邀请 Resitsky 加入他们成为三重奏。热爱北方和他的城市的 Resitsky 拒绝了邀请,很快 Chekasin 加入了这个三重奏。Resitsky 留下来辛苦地组建他的乐队。这个乐队是一个真正完全奉献给音乐的团体。很快一个音乐节诞生了,而 Arkhangelsk Jazz Fest 是“节”这个词真正表达它应有涵义的地方:盛宴、狂欢和精神的崇高:有音乐、伏特加还有不可少的俄罗斯蒸气浴。每次音乐节的高潮是到索洛维基群岛(Archipelago of Solovki)的三天行程,那是个激动人心的北方之美的地方。Leo Feigin 对 Resitsky 的说法非常正确——一个所有这些事背后不知疲倦和无私的驱动力——设法将他这个靠近北极圈的地方变成俄罗斯的新奥尔良。难过的是,写这些内页的时候,我们听到 Volodya Restitsky 去世的悲剧消息。我们将深深思念并一直记得他。

46

当时在音乐上,除了所有“前卫”的主张,主流趋势越来越明显是后现代,尽管这个词本身一直到80年代末还是不为人熟知的。基于爵士的自由即兴为包含许多流行音乐和文化的更精细的作曲结构让路。人们可以很容易分辨出三种主要的趋势。纯粹主意自由即兴者:斯摩棱斯克的大提琴手 Vlad Makarov、新西伯利亚的 Homo Liber、到80年代后期加入后现代主义之前的Sergey Letov,他们是少数派,看起来越来越边缘化和过时。“严肃”作曲家:Vapirov 不懈地坚持大规模的、满怀悲悯而有些浮华的第三流派作曲,沿着 Mahler, Berg 和 Mingus 路线而来(作品如 Macbeth, Lines of Destiny, De Profundis),采用四重奏、室内乐团与合唱团。一度钟爱他的钢琴家 Kuryokhin 越来越厌烦这种“严肃”,对我承认在大多Vapirov 演出的严肃时刻他几乎无法抗拒带上一个红鼻子的诱惑。,大胆创新的作曲家 Gayvoronsky 从更传统的根源汲取灵感,从 J.S. Bach 到 John Coltrane,从印度的 Ragas 到“扬基佬笨蛋”(美国歌曲)。Ganelin 不满 Chekasin 的爆发,他越来越倾向“严肃”,这在他三重奏以外的作品中尤其明显。然而最引人注目、嘈杂、华丽的是后现代的表演者:主要是 Chekasin 和 Kuryokhin。“戏剧性爵士”的种子早在1976 年 Ganelin 三重奏的 Home Music Making 节目就显示出来,乐手们穿着睡衣出现在舞台上,并且舒服地躺在床上。维尔纽斯三重奏这一做法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他们(主要是打击乐手 Vladimir Tarasov)与莫斯科的观念艺术圈子的紧密联系,这些艺术家又同样受到 Andy Warhol 的波普艺术和先锋表演艺术/偶发艺术和激浪派的影响。然而 Ganelin 强烈反对这样的表演,并且绝不允许它在三重奏的音乐会上再次出现。甚至几年后,显然是被 Chekasin 夸张的姿态、煽动性的姿势和有意的表演技巧激怒,这位钢琴家轻蔑地侮辱这些东西是“小丑把戏”。Chekasin 认为 Ganelin 的反对完全是因为嫉妒,出于挑衅和顽固,他越来越纵容自己做这些表演——开始是鲜明、形象、与听众互动的。然而,他走得越远,他的怪异行为就越无味,直到彻底尴尬的地步。另一方面,Kuryokhin 带着与生俱来的魅力、感召力和无法抗拒的性吸引力,取得了更大成功。Popular Mechanics 演出的音乐质量一直不稳定:Kuryokhin 从来不用长时间排练来烦他和他的乐手。然而他将极为丰富的想象、全然的不可预料、巨大的多变性、自相矛盾的“不恰当”的演出方式、无限的机智,以及对音乐、文化、社会、政治的讽刺,巧妙地编织到极具娱乐性的不间断表演当中,不管他到哪里演出,总是让听众深深着迷。活力、创造力、欢快,还有最重要的是主角的成功,使“戏剧性爵士”的病毒实际上传播开去,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很多年里,精心组织的舞台表演看来完全支配了苏联/俄罗斯的场景。Kuryokhin,带有典型的极端倾向,他将这个想法带入荒谬。在一次原定的钢琴独奏会上,他走上舞台,即兴讲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的神话故事和寓言,然后隆重鞠躬下台,完全没有碰钢琴。俄罗斯文化传统上非常强势的文学元素在新爵士中也特别强势。这又一次反映了与1960年代纽约的前卫艺术相同的趋势,当时 Amiri Baraka 的诗是和 Archie Shepp 的萨克斯同样有效的音乐工具。Tarasov 的许多表演是跟观念艺术作家和艺术家 Ilya Kabakov、Dmitry Prigov 和 Lev Rubinstein 一起进行的。伏尔加格勒(Volgograd)的 Orkestrion 三重奏甚至是由诗人 Sergey Karsavin 组建的。他们文字与声音粗暴的融合反映了这个独特城市的意向,那里苏联宣传斯大林格勒胜利的骄傲的象征符号与不幸和对犯罪的绝望共存——还有受贫穷折磨的工人阶级贫民窟。很快 Arkhangelsk 也跟上,他们头上带着桶子出现在舞台,还有 TriO——一支由 Sergey Letov 吹簧片乐器、Arkady Shilkloper 吹法国号、Arkady Kirichenko 负责大号和人声的铜管三重奏——他们几乎所有作品都基于类似的奇异的后现代手法。这与俄罗斯摇滚中相似的趋势以及的苏联与西方突然到来的亲密期是同时发生的。那时候戈尔巴乔夫、公开化和改革是流行的概念,俄罗斯人到处受欢迎,Kuryokhin、Chekasin、TrioO 和 Orkestrion,还有 AVIA、Zvuki Mu 和 Auktsion 在欧洲一个又一个音乐节上巡回演出他们的戏剧性摇滚和爵士。

47

然而,在这些乱哄哄的“做秀”之外,另一种强劲但完全不激进的的趋势逐渐成熟。由于没有更好的词,我称它为室内-民族爵士(chamber-ethnic jazz),因为它专注于带有强烈的民族影响的小乐团室内乐的爵士方式。民间的或民族的东西对各种音乐的侵入——不管是爵士、摇滚还是古典——总是受到苏联权威音乐机构的鼓励,它们与所有独裁政权一样,将民间艺术视为颓废的西方影响的对立面。不去管官方的压力,对真正民族音乐真诚的关注以及将它们与爵士融合的实验从来没有停止过。最有趣的例子是 Arkhangelsk 和 Dmitry Pokrovsky Ensemble 的联合演出以及非常强却被低估的 Roman Dubinnikov 的录音 Dearly Departed。更多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音乐家们的尝试——特别成功的有阿塞拜疆的钢琴家 Vagif Mustafa Zadeh 将 mugams(阿塞拜疆传统音乐形式)结合到爵士即兴中。Vagif 早在1978年,他的音乐被完全赏识之前很久去世。而他的女儿,钢琴家和声乐家 Aziza Mustafa Zadeh 自从在1989年苏黎世的苏联前卫爵士节初次亮相后,就在美国开始了她极为成功的职业生涯,不过她的音乐更符合流行融合爵士的风格。另一位奇特女性 Sainkho Namtchylak 的方式激进得多。她做自由即兴并且和许多这一流派最著名的人物:Peter Kowald、Ned Rothenberg、Evan Parker 一起表演,她的图瓦出身有力地补偿了她的激进主义。这个东西伯利亚的佛教小国,拥有独特的喉音演唱文化,在过去十多年中在国际上取得了比任何前苏联的其他东西更大的成功。和 Sainkho 一起,至少还有两支来自图瓦的乐队:Huun Huur Tu 和 Yat-Kha 长期到欧洲和美国巡演。1990年代另一个成功的故事是钢琴家 Misha Alperin。这是个在摩尔多瓦和乌克兰交界处长大的犹太人,那里几乎是欧洲仅剩的民间音乐传统还很活跃的地区,他浸淫于丰富多彩的犹太、罗马尼亚、乌克兰、匈牙利和吉普赛曲调。不过他和吹法国号的 Arcady Shilkloper 合作的的首张 ECM 唱片缺乏新意,印象主义,还有点死气沉沉。直到加入歌手和管乐手 Sergey Starostin 的 Moscow Art Trio,音乐才开始获得新的维度。Starostin 是俄罗斯音乐的学者和研究者,有即兴音乐和摇滚乐的经验,他已经成为当代俄罗斯新音乐的关键性人物。Alperin 迁居挪威,将一点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添加到他的民族影响调色板当中。Moscow Art Trio 有一些与 Huun-Huur-Tu 和保加利亚女生合唱团 Angelita 一起的野心勃勃的大型计划。Slava Gayvoronsky 在与手风琴家 Evelyn Petrova 合作的新二重奏里继续探索他的作曲概念与俄罗斯传统音乐的新结合,他的这种探索开始于和 Volkov 在 Russian Songs cycle 的时候。Volkov 在结束和他的拍档近20年的合作后,开始了自己的 Volkov Trio 并且在俄罗斯-荷兰-塞内加尔-图瓦成员组成的国际化民族爵士乐团 Vershki Da Koreshki 中演奏。

48

情况已经彻底改变了。如果说20年前我们努力让乐手们在 CMC 的双周音乐会上演出,现在莫斯科的 Nick Dmitriev’s Dom Centre 每周5个晚上演出新音乐。在圣彼得堡举行的 SKIF——Sergey Kuryokhin 国际音乐节——是有数百名艺术家参加的大型活动,包括国际上显赫的名字:Terry Riley、Keith 和 Julie Tippets、Faust、Frank London、Peter Brotzman,还有很多。音乐节在纽约开始然后转移到圣彼得堡。俄罗斯音乐家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和可以工作的地方旅行和生活。

Sergey Kuryokhin 42岁年富力强时去世到现在将近5年了。The Ganelin trio更早在 Ganelin 1987年移民以色列时就已经解散。

说怀念那个年代,那些铁幕岁月,至少是很傻的事。但我确实怀念,怀念那种爆炸的感觉,革命的感觉,那些我们在80年代都感觉得到的东西。身处限制当中,我们感受到一种难以置信的兄弟情感并幻想这份情感会漫过边境。不存在钱的问题,那不算什么。音乐才重要。真的是黄金年代…

Alexander Kan,London,April 2001.
翻译:bedworm,July 2005,修订于2013.10.14

树尖上的爵士——“自然农法”之声 丰住芳三郎 & 夏秋文彦

31

32

33

“自然农法”之声,是由日本传奇鼓手丰住芳三郎(Sabu Toyozumi)与多种乐器演奏家夏秋文彦(Fumihiko Natsuaki)组成的乐队。夏秋平时使用“自然农法”(不使用任何化学用品的种植方法)来种植蔬菜、稻米,乐队因而得名。

34

夏秋文彦(Hico)

Hico是一位精通多种乐器的演奏家,包括口风琴、口簧琴、泛音长笛、打击乐和其他民族乐器。
Hico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口风琴演奏风格。结合“循环呼吸”*的技巧用双手演奏,他能够创造出大胆且具律动感的个人声音,这些技巧使他理所当然地卓然不群。
1997年,他发行了独奏专辑《GADO-GADO》。
2008年,他与钢琴家USUTOKINE到欧洲巡演(捷克和比利时)。
2011年,他在欧洲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巡演,赢得了一群来自欧洲的拥护者。
几年前,Hico从东京搬到了长野县。目前,他正过着耕种的生活,并同时是一位音乐家。

* 循环呼吸:一种用于吹奏乐器的技法。向吹奏乐器的吹口中送气,为了气流不间断,并且不因呼吸打断一组音符的连贯性,乐手通过鼻子呼吸。

35

丰住芳三郎(Sabu)

1943年,丰住芳三郎在日本横滨市鹤见区出生。
1953年,10岁的丰住芳三郎加入一支仪仗队(有横笛和鼓)。四年后,他开始和朋友玩乐队,那个时期他热衷演奏各种不同的乐器。
1960年,丰住芳三郎立志成为职业乐手。
几十年间,丰住芳三郎巡游世界,所到之处包括巴西、印尼、非洲、印度、尼泊尔、泰国、缅甸、古巴、蒙古、韩国、立陶宛、俄罗斯、台湾、菲律宾、香港、希腊、土耳其、智利、阿根廷。
周游列国的历练加上与国内保持密切联系令丰住芳三郎与许多杰出音乐家或艺术家都有过合作,其中包括吉沢元治(Motoharu Yoshizawa)、高柳昌行(Masayuki “Jojo” Takayanagi)、高木元辉(Mototeru Takagi)、 Chales Mingus、Anthony Braxton、Alan Shorter、Rafael Garrett、诗人白石嘉寿子(Kazuko Shiraishi)、舞踏大师大野一雄(Kazuo Ohno)、Johannes Bauer、Peter Brötzmann、Hans Reichel、Fred van Hove、Misha Mengelberg、Derek Bailey、Wadada Leo Smith、Paul Rutherford、John Russell、Sunny Murray等。
在所有的合作中,尤为令人津津乐道的,当属他与早逝的萨克斯风手阿部薰的《Overhang Party》。
2012年,年近70岁的丰住芳三郎,还出人意料却又并不令人意外地与老牌日噪团体“非常阶段(Hijokaidan)”进行了爵士与噪音的“mix”。
2014年1月,丰住芳三郎首度在大陆进行巡演。

36

Fumihiko “Hico” Natsuaki

Hico is a multi-instrumentalist who plays the melodica, jaw harp, overtone flute, percussion as well as other ethnic musical instruments.
Hico has invented a unique and epic playing style for the melodica. Using the technique of circular breathing and playing with both hands, he is able to create a personal sound that is bold and groovy.These techniques certainly make him stand out from other musicians.
In 1997, he released the solo album“GADO-GADO”.
In 2008, he toured Europe (Czech Republic and Belgium), accompanied by the pianist, USUTOKINE.
In 2011, he held his first tour in Europe and has since gained a large European following.
A few years ago, Hico moved from Tokyo to the Nagano pref.
He is currently living an agrarian lifestyle as well as being a musician.

37

Yoshisaburo “Sabu” Toyozumi

Born in 1943 in Tsurumi, Yokohama, Yoshisaburo “Sabu” Toyozumi joined a drum and fife marching band in 1953. Fouryears later, he started to play in a band with friends and liked to play manydifferent instruments.
Since 1960, the year in which he decided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musician, he has travelled to various countries including Brazil, Indonesia, Africa, Middle and Near East, India, Nepal, Thailand, Burma,Cuba, Mongolia, Korea, Lithuania, Russia, Taiwan, Philippines, Hong Kong, PapuaNuova Guinea, Greece, Turkey, Chile, Argentina.
Along his travels, and back home in Japan, Sabu has been playing free improvisation with incredible musicians such as Motoharu Yoshizawa, Masayuki “Jojo” Takayanagi, Mototeru Takagi, Chales Mingus, Anthony Braxton, Alan Shorter, Rafael Garrett, Kazuko Shiraishi, but ho master Kazuo Ohno, Johannes Bauer, Peter Brötzmann, Hans Reichel, Fred van Hove, Misha Mengelberg, Derek Bailey, Wadada Leo Smith, Paul Rutherford, John Russell, Sunny Murray and many more.
Most famously, Sabu has played in the duo Overhang Party with Kaoru Abe, up until Abe’s passing in 1978. The duo was regarded at the time as the most powerful and intense music coming out ofJapan.
Sabu loves animals a lot.

38

夏秋文彦(Hico)

39

丰住芳三郎(Sabu)

310

夏秋的爱犬 小花

311

312

“循环呼吸法”,可爱的大师~

 

前卫爵士活化石——坂田明受邀参演第四届爵士音乐节!

21

昨天,我们宣布了“俄罗斯新音乐之父”Slava Ganelin将献艺第四届OCT-LOFT国际爵士节的消息,而本届爵士节,远远不止这一个大新闻——另一场重量级演出,将由日本前卫乐手坂田明(Akira Sakata)与意大利钢琴家Giovanni Di Domenico带来。

22

坂田明 Akira Sakata

1945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吴市,曾于广岛大学主修海洋生物学。他于1969年在东京成立乐队“细胞分裂(Saibo-bunretsu)”,由此展开其漫长的音乐探索之路。1972年加入山下洋辅三重奏(Yamashita Yosuke Trio)。该乐队曾在多个爵士音乐节演出,包括Moers新爵士音乐节、柏林爵士音乐节、蒙特勒爵士音乐节和新港爵士音乐节等。
他在1980年成立了“Wha ha ha”和他个人的Sakata三重奏。翌年,该三重奏在欧洲巡演。同年11月,坂田明带着新组成的Sakata大乐团现身柏林爵士音乐节演出并大受好评。
1982年初,他组建Sakata六重奏,在其开展实验音乐冒险之旅的同时,该乐队经历了无数次的解散与重组。该乐队的曾用名有“Sakata Akira & His Da-Da-Da Orchestra”、“MITOCHONDRIA”和“HARPACTICOIDA”等。
1996年,他与Bill Laswell合作的项目“微尘子空艇乐团(Flying Mijinko Band)”在中亚地区展开巡演。
目前他主要以Sakata Akira三重奏和Sakata Akira & Chikamorachi的名义进行演出,以及与Jim O’Rourke进行一些合作项目。
2004年,他建立了个人创作厂牌“Daphnia”,发行自家出品的专辑《どうでしょう(Doudeshou)?!》(意为“How’s that?!”),并开始与Jim O’Rourke进行多个合作项目。
2007年,他担任了东京药科大学的客座教授。同年,他以“Sakata Akira & Chikamorachi”的名义发行了新专辑《Friendly Pants》。

23

2008年,他与Jim O’Rourke、Darin Gray 和Chris Corsano(后两者组合即为Chikamorachi)在日本展开巡演。
2009年,Sakata Akira & Chikamorachi在瑞典韦斯特罗斯举办的Perspectives音乐节演出,也在芝加哥的雨伞音乐节(Umbrella Music Festival)与Jeff Parker、Nate McBride和John Herndon进行了特别合作。
2010年,他在厂牌Daphnia发行其个人三重奏的CD《チョット(Chotto)!》,英文名称是《I’m Here(我在这里)!》。
2011年,Akira Sakata & Chikamorachi在东京、莫斯科、欧洲展开巡演。在奥地利韦尔斯,他参与了Peter Brötzmann策划的Music Unlimited 25音乐节。同年,Presspop发行了他的黑胶《In a Babble》,收录其09年芝加哥雨伞音乐节现场;Family Vineyard发行了 Akira Sakata & Chikamorachi的黑胶《Live at Hungry Brain》以及Akira Sakata & Jim O’Rourke with Chikamorachi的08年日本巡演现场CD《And That’s the Story of Jazz…》;Doubtmusic发行了他的个人专辑《The Tale of Heike(平家物语)》;Solid Records发行了他与古谷畅康(Nobuyasu Furuya)合作的专辑《Live at the Bitches Brew》。
2012年,他透过国王唱片(King Records)发行了Akira Sakata & Chikamorachi与山下洋辅、Jim O’Rourke、八木美知依(MichiyoYagi)等合作的专辑《Sora Wo Tobu(在天上飞)!》。

24

25

Wha-Ha-Ha

Wha-Ha-Ha是坂田明在八十年代成立的来自日本的实验前卫乐队。乐队成员包括坂田明、小川美潮(Mishio Ogawa)、千野秀一(Shuichi Chino)、神谷重徳(Shigetoku Kamiya)、村上秀一(Shuichi ‘Ponta’ Murakami)、仙波清彦(Kiyohiko Semba)、川端民生(Tamio Kawabata)和布施隆文(Takafumi Fuse)。

26

关于坂田明的专辑《Iruman》

《Iruman》记录的是表演生涯长达40年的日本前卫萨克斯风手坂田明首次与钢琴手搭档演奏的二重奏录音(* 这位钢琴手便是我们下面要介绍的Giovanni Di Domenico),这张由葡萄牙厂牌Mbari发行的专辑的内容是建立于悖论之上的。解构主义者们试图从这张CD中催生出唯一的意义,假想这是关于“兄弟情(brotherhood)”或甚至是偿还或救赎(redemption)。然而“Iruman”是一个起源于葡萄牙词源“irmão(兄弟)”的日本词汇,由16世纪到日本的葡萄牙耶稣会会士创造和使用。在当下的文本,我们需要忽略所谓的传教士的使用动机去全面认识这个词语。事实上,我们可以说《Iruman》所唤醒的,并未阻碍古代至今的地理和文化上的融合,甚至是先行于此的。

坂田明总是在质疑所谓的“典型”。他的表演呈现出一种“形式主义”,时而嘲讽,或温柔“缱绻”。也许正因为如此,尽管他已经完全地是自由即兴音乐界的一份子,他的音乐被定义为“应有的样子”,但他却对门户之见免疫。在《Iruman》中,演奏的主要驱动力主要是来自于因与打破旧习的杂耍者Giovanni相遇而被“激发”的天性。此专辑录音于2012年的11月5日,在东京的GOK声音工作室,内容为即兴。

27

Giovanni Di Domenico

Giovanni Di Domenico,1977年出生于罗马,钢琴家、表演者、作曲家。
由于他的父亲是被派驻海外的土木工程师,在十岁以前他都随父在非洲生活。他在利比亚生活至5岁,后移居喀麦隆生活了三年,而后再迁至阿尔及利亚生活直到10岁。由于他远离故乡,生活中并没有遇到太多社会动荡,反而是歌剧咏叹调给他留下了深刻记忆。他与兄弟姐妹一同记下这些咏叹调并吟唱,这段经历让他可以学习语言,同时为家庭带来欢乐。自小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对他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他能够清晰地回忆起这些声音:宣礼吏在伊斯兰教清真寺宣礼塔上按时召集信徒做祷告的呼唤;从当地市场传来的异国乐器的声音;弥漫在雅温得(Yaoundé, 喀麦隆首都)街道的宗教仪式音乐;从喀麦隆保姆口中听来的当地歌谣……

28

Giovanni Di Domenico进入音乐学院后主修爵士钢琴,继续塑造磨练他熟练高深的技巧。他在节奏、和声和音调上虽受到非西方传统的影响,却同时敏感于德彪西(Debussy)的《前奏曲(Préludes)》、贝里奥(Luciano Berio)的《模进(Sequenzas)》、Borah Bergman在Soul Note厂牌下的作品中展示的ambi-ideation*技巧、Cecil Taylor密不透风的疯狂演奏和Paul Bley那布满伤痕的透明感,当然,还有那些来自地下流行乐的最激进表现……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他个人的创作。在他的身上,有着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特质,而近年来他也与众多拥有着相同特质的优秀音乐家合作过,包括Nate Wooley、Chris Corsano、Arve Henriksen、Jim O’Rourke、坂田明、Alexandra Grimal、秋山徹次(Tetuzi Akiyama)、João Lobo和中村延和(Toshimaru Nakamura)等。
他建立了自己的唱片品牌Silent Water,致力于创作和发行电子和其他风格多元的音乐。他现居于布鲁塞尔。

*ambi-ideation:Borah Bergman是一位前卫的爵士钢琴手。他最为人所知的出色能力便是ambi-ideation,即双手均能即兴创作和独立演奏,而不是一般的左手为右手伴奏。人们常能从他的演奏中同时听到两种不同的旋律线。

当晚,除了坂田明与Giovanni Di Domenico的演出外,Giovanni Di Domenico也将与他的另一位伙伴,法国鼓手和打击乐手Mathieu Calleja,组成二重奏乐队Colline / Kalimi,带来另一种精彩。

29

Colline / Kalimi

Colline / Kalimi是一个由意大利键盘手Giovanni Di Domenico和法国打击乐手Mathieu Calleja组成的二重奏。Colline代表原声,Kalimi则是电子的部分。创作和演绎音乐的方式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声音,能量。

210

Mathieu Calleja

法国鼓手和打击乐手Mathieu Calleja不仅仅是一位音乐家、作曲家,也是一名装置艺术家。他与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合作过,比如:Miguel Angel García、Artur Matamoro Vidal、Toma Gouband、Sanne Van Hek、Xavier Lopez、Frédéric Nogray、Mathieu Garrouste、Matthieu Gayon等。

他在很多音乐节和场地表演过,如December Dance 13(比利时),Umbria 爵士音乐节(意大利),桃园地景艺术节(台湾),Internacional de Teatro “Héctor Azar”音乐节(墨西哥),Tempo Color(比利时),B-FIT(布加勒斯特),Deventer op stelten(荷兰),Ancienne Belgique(比利时)等。

他还为戏剧、电影和装置创作音乐。
作为音乐家的创作:
“Meduses” from Vincent Glowinski and Jean-François Roversi 2013
“White City Spleen” Delta-T Production 2011
“Laissez-moi seule” production théâtre de la Colline 2009(巴黎)
作为作曲家或装置设计的创作:
“Ondulo” Bell Installation from Toma Gouband Mathieu Calleja and Claire de Werbier. Production Carré d’argent and théatre Athenor & Astropi 2013
“Klankenbos Nocturne” Neerpelt Sound Installation 2013 等等。

211

Akira Sakata

Born in Kure-city, Hiroshima in 1945. Studied marine biology at Hiroshima University. Formed a group Saibo-bunretsu(Cell fission) in Tokyo in 1969, Sakata’s long lasting music quest has begun.
In 1972, he has joined Yamashita Yosuke Trio. The trio performed at many jazz festivals including Moers New Jazz Festival, Berlin Jazz Festival, Montreux Jazz Festival and Newport Jazz Festival etc.
In 1980 he formed “Wha ha ha” and his own trio “Sakata Trio”. The following year, “Sakata Trio” toured throughout Europe. In November 1981, Sakata appeared in Berlin Jazz Festival with newly formed“Sakata Orchestra’, which was extremely well received.
In the beginning of 1982, he formed another group “Sakata-Sextet”, since then, he embarks on his experimental adventure, repeated assemble and disassemble of groups in several formats, to name a few,“Sakata Akira & His Da-Da-Da Orchestra”, “MITOCHONDRIA” and“HARPACTICOIDA”.
In 1996, he carried out a tour to Central Asia with “Flying Mijinko Band”,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with Bill Laswell.
He currently performs actively in various sessions focusing on his “Sakata Akira Trio” and “Sakata Akira & Chikamorachi”, and some collaborative session works with Jim O’Rourke.
In 2004, started own production label“Daphnia”, released self-produced album “Doudeshou?” (means “how is it?”) and started to work with Jim O’Rourke in various projects.
In 2007, he acceded to a visiting professorof Tokyo University of Pharmacy and Life Sciences. He released new CD “Friendly Pants” by “Akira Sakata & Chikamorachi”.
In 2008, he made a Japan tour with Jim O’Rourke, Darin Gray and Chris Corsano.
In 2009, he performed with “Chikamorachi”in Perspectives 2009 in Vasteras, Sweden. Also he played at Umbrella Music Festival in Chicago with “Chikamorachi” and made a special session with Jeff Parker, Nate McBride and John Herndon.
In 2010, he released his trio’s CD“Chotto!” (English title is “I’m Here!”) from Daphnia label.
In 2011, he made a Tokyo, Moscow, Europe, Tokyo tour with Akira Sakata & Chikamorachi. He appeared in Music Unlimited 25, Wels Austria curated by Peter Brötzmann. LP “In a Babble” (live at Umbrella Music Festival, Chicago) was released by Presspop. LP “Live at Hungry Brain”(Akira Sakata & Chikamorachi, Parker, McBride, Herndon) and CD “And That’s the Story Of Jazz…” (Akira Sakata & Jim O’Rourke with Chikamorachi, concert tour in 2008) were released by Family Vineyard. Solo CD “The Tale of Heike” wasreleased by Doubtmusic. CD “Live at the Bitches Brew” (Akira Sakata & Nobuyasu Furuya) was released by Solid Records Ultra-Vybe.
In 2012, CD “Sora Wo Tobu!” (Akira Sakata& Chikamorachi with Yosuke Yamashita, Jim O’Rourke and Michiyo Yagi) was released by King Records.

212

Giovanni Di Domenico

Pianist, performer, composer, was born in Rome on the 20th July 1977.
Following his father’s consecutive assignments as a civil engineer he actually lived out his first decade in Africa – until he was five in Libya, from then until his eighth anniversary in the Cameroons and until ten in Algeria. His far off native country was not synonymous with civil unrest as much as with opera, whose arias he would memorize with his siblings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language and provide some family entertainment. The condition of expatriate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his education – he clearly remembers the calls of the muezzin, the sound of exot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 local markets, the ritualistic expression music took in the streets of Yaoundé, or the songs he heard from his nanny in the Cameroons.
When he finally enrolled in music school – majoring in ‘jazz piano’ – he further built on an encyclopedic technique; rhythm, harmony and tone are informed by non-western traditions yet equally sensitive to Debussy’s “Préludes”, Luciano Berio’s “Sequenzas”, to the “ambi-ideation”heard in Borah Bergman’s Soul Note recordings, Cecil Taylor’s polissemic density, Paul Bley’s bruised transparency and of course, the most radical manifestations stemming from the underworld of pop music, invariably tied together by his own original praxis. A distinction – one would call it generational – he shares with many of the musicians he has crossed paths with recently, of which we could enumerate Nate Wooley, Chris Corsano, Arve Henriksen, Jim O’Rourke, Akira Sakata, Alexandra Grimal, Tetuzi Akiyama, João Lobo or Toshimaru Nakamura. Di Domenico has founded his own label, Silent Water, home of an eclectic and occasionally unclassifiable production. He lives in Brussels.

213

Colline / Kalimi

Colline / Kalimi is a duo that has two outcomes: an acoustic (Colline) and an electric one (Kalimi). Both have adistinctive, and opposite approach, but the ‘goal’ is the same: sound and energy.

214

Mathieu Calleja

French drummer / percussionist Mathieu Calleja is not only a musician, composer but also do some installation. He has met with many great artists: Miguel Angel García, Artur Matamoro Vidal, TomaGouband, Sanne Van Hek, Xavier Lopez, Giovanni Di Domenico, Frédéric Nogray, Mathieu Garrouste, Matthieu Gayon, Heddy Boubaker, Eric Surmenian, Manja Ristic, Laurent Blondiau, Fanny Lasfarges, Jozef Dumoulin, Sébastien Bouhana…
He has performed in festivals or clubs, such as December Dance 13 (BE), Umbria Jazz Festival (IT), Taoyuan land and Open Air Arts Festival (Taiwan),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Teatro “Héctor Azar”(Mexico), Tempo Color (BE), B-FIT (Bucharest), Deventer op stelten (Holland), Ancienne Belgique (BE)…
He also creates music for theater, movie and installation.
As a musician:
“Meduses” from Vincent Glowinski and Jean-François Roversi 2013
“White City Spleen” Delta-T Production 2011
“Laissez-moi seule” production théâtre dela Colline 2009 (Paris)
As a composer / Installation:
“Ondulo” Bell Installation from Toma Gouband Mathieu Calleja and Claire de Werbier. Production Carré d’argent and théatre Athenor & Astropi 2013
“Klankenbos Nocturne” Neerpelt Sound Installation 2013
“Balade Sonore” au bord du Gave à Pau 2012
“Disappearing” Author Manja Ristić 2011

 

第四届国际爵士节最新消息:“俄罗斯新音乐之父”Slava Ganelin确定参演!

11

极为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与艺术大师、“俄罗斯新音乐之父”——Slava Ganelin确定参演第四届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

12

Slava Ganelin

Vyacheslav (Slava) Ganelin被誉为“俄罗斯新音乐之父”,他是一位极为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与艺术大师。离开Ganelin三重奏后,他发展了自己的独奏事业。这就是为什么Nat Hentoff在《华尔街日报》里对他如此评论:“Ganelin先生是一个浪漫的钢琴家,是戏剧性气氛效果的热爱者——从神秘又怪异的气氛,到内心的雷电轰鸣。在他的键盘上是两个小电子合成器,一个将钢琴的音域拓宽至三倍,一个使Ganelin能弹奏出更加深沉饱满的低音。能够看见一个音乐家在他力所能及之内愉快地演奏是很有趣的。”
1987年春天,Ganelin发行了第一张独奏专辑,受到了出色的评价,所有的评价者都在强调他完美的结构、想象力、本质和品味等。正如John Fordham在《卫报》里写的一样:“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音乐家,他旋律优美的钢琴演奏是动人而优雅的。”
即将在十月如期而至与大家见面的第四届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会迎来这位“俄罗斯新音乐之父”!

延伸介绍

13

Ganelin Trio Priority

为Ganelin于1999年重组的三重奏乐队,乐队成员有Vyacheslav Ganelin (钢琴,合成器,打击乐),Petras Vysniauskas(高音萨克斯风)和Klaus Kugel(鼓,打击乐)。

Ganelin Trio

1968年,Ganelin 与打击乐手Vladimir Tarasov和萨克斯风家Vladimir Rezitsky 组建了乐队Ganelin三重奏。1971年,Rezitsky离队,Vladimir Chekasin加入该三重奏。
1976年,该三重奏于华沙Jamboree爵士音乐节登台演出,同年,他们发行了首张专辑《Con Anima》 。
这支三重奏乐队将自由爵士与民谣和古典元素相结合,在前苏联和海外都受到了乐评家们的赞赏。该乐队于1987年解散,组队期间发行专辑多达20多张。2001年,该乐队进行了一次重组巡演。

14

15

全新的Ganelin Trio

与Slava Ganelin一同前来的,还有Alexey Kruglov与Oleg Yudanov。Alexey Kruglov被英国杂志《Jazzwise》称赞为“爵士界的未来(the future of jazz)”。Alexey Kruglov和Oleg Yudanov,延续着俄罗斯新音乐的“传统”。
Slava Ganelin、Alexey Kruglov、Oleg Yudanov三人也将以全新的Ganelin三重奏的形式亮相第四届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

16

Alexey Kruglov

Alexey Kruglov是一位萨克斯演奏者、作曲家和戏剧家。
他在新艺术领域的想法使其得以在声音空间中穿凿出一个图像拟人化的原始系统。一个纯正的爵士乐手,同时又是“反”爵士的乐者;一名古典音乐人,同时又是先锋艺术家——尽管拥有着这些看似矛盾的多重身份,他仍然因他的作品而独树一帜。
Alexey Kruglov在音乐和戏剧方面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他赢取过不少知名赛事的奖杯,并不断地与杰出的音乐家和戏剧演员合作。
2000年,他正式进军爵士乐坛,他凭借其乐队“Krugly Band”的精彩演出令观众们惊艳折服。但他并未抛弃传统,也出演古典音乐演出。
Alexey Kruglov被英国杂志《Jazzwise》称赞为“爵士界的未来(the future of jazz)”。
由于传奇的前加列宁三重奏的出现,前苏联的前卫音乐在70年代冷战期间有了重要的飞跃。年轻的精通多种乐器的音乐家Alexey Kruglov正是此种模式的延续。他也带领着杰出的三重奏进行着前卫乐界的实验和前进。

17

Oleg Yudanov

这位特立独行的鼓手凭借其技艺高超的即兴创作为全世界的爵士乐迷所熟知。这位闻名世界的音乐家极富创意并且涉猎广泛,其兴趣范围包括现代的古典乐、先锋爵士乐、普通的民俗创作,甚至是在巴黎上映的戏剧等。
1993年起,他开始与Arkhangelsk Jazz Group合作演奏爵士乐,该乐队的领军人物Vladimir Rezitskim为俄罗斯爵士乐的首要代表,并曾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登台表演。他还与知名音乐家Sergey Manukyan、Vladimir Miller、吉他手Tim Dorofeyev、钢琴家Igor Volodin和萨克斯风演奏者Vasily Katyshev等多人同台演出。
伦敦的Leo唱片曾发行十张有Oleg Yudanov参与的专辑。

Alexey Kruglov和Oleg Yudanov延续着俄罗斯新音乐的“传统”,他们为旧的加列宁三重奏接力。

2012第二届OCT-loft爵士音乐节志愿者招募!

2012年OCT-loft爵士音乐节(又名:华侨城创意园爵士音乐节)即将开始!音乐节将从10月9日-23日,在持续2周内为大家带来20多支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有潜力的爵士乐队的表演!除了乐队演出,还增加了工作坊和论坛。节目内容将陆续发布,请留意。
现开始招募专员与志愿者!
2012第二届OCT-loft爵士音乐节
时间:2012年10月9日——10月23日
地点: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音乐节现场)
工作内容 :音乐节艺人接待、现场票务、后勤、摄影、文字记录等
官方网站:www.octloftjazz.cn (coming soon.)
微博:# 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octloftjazz/
豆瓣小站: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http://site.douban.com/176610/

 

回顾去年,我们得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我们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就是有一天能够将音乐放置在纯粹的艺术空间里来表现:它们没有特别功利的商业目的, 音乐家不再是取悦受众的表演者,更不是前呼后拥的大明星,他们得到极大的尊重,可以完全释放自己的艺术能量,观众们也得到很好的关照和爱护,他们能够欣赏到世界顶级音乐家的表演。

在这背后,我们的志愿者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能量、热情、技能与承诺。走到第二年,我们依然需要这些可爱的志愿者!

志愿服务是参与音乐节的一个好方式,你可以得到:
1、 与我们的工作团队共事,积累节事活动经验,与他人分享你的技能。
2、 一个充满乐趣、支持性的轻松的工作环境。
3、 认识一帮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朋友,接触喜爱音乐的观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者。
4、 一定的工作补贴。
5、 由设计师魏籽设计的团队T-shirt等纪念品。
6、 欣赏到好的爵士音乐,特别是当它是因为你而得以被更多的人听到和喜爱!

同时,我们希望你:
1、 负责任,擅长团队工作(请认真填写表格中的服务时间 :))
2、 英语流利,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反应灵活(懂双语者优先,如捷克语、法语、丹麦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挪威语、瑞典语等。)
3、 热爱音乐和艺术,或感兴趣

专员工作岗位及职责:

★节目专员 1名
1、工作内容:
协助节目统筹,整理节目资料和处理节目相关事宜,与其他工作人员对接。
2、要求:
认真细心,反应灵活,英语流利
3、工作时间:
9月-10月

★媒体专员 2-4名
1、工作内容:
(1)进行媒体联络工作,对接报道、采访等事宜
(2)管理音乐节官网、豆瓣小站和微博,以及文字记录爵士论坛内容等
2、要求:
热爱媒体工作,擅于沟通和分享,文笔好。最好对爵士乐或音乐节有一定的了解。
3、工作时间:
9月-10月

★后勤专员2-3名
1、工作内容:
(1)统筹音乐节后勤需求,包括对接乐队和工作人员、酒店。安排乐队日程,包括交通和食宿。
(2)和核心志愿者对接,统筹安排各人的接待工作。
(3)管理现场志愿者,包括安排职位和工作餐等。
2、要求:
思维清晰,成熟细心,有独立处事的能力,最好有一定的接待经验。英语流利。
3、工作时间:10月8日-10月23日
—————————–专员与志愿者的分割线——————-

志愿者工作岗位及职责:

★摄影、摄像志愿者 1-2名
1、工作内容:
(1)拍摄音乐节工作团队和幕后花絮等
(2)及时提交拍摄照片
2、要求:
爱好摄影摄像,需要有一定摄影摄像基础,时间充裕,并能保证结束后有一定的作品呈交
3、工作时间:
10月9日-23日(可能前后增加几天)
其他志愿者分为核心志愿者和现场志愿者。

★核心志愿者(数名):
工作内容:
1、负责接待艺术家,协助艺术家入住酒店;
2、带艺术家前往表演场地,在演出期间照顾艺术家。

★现场志愿者(数名):
工作内容:
协助维护音乐节现场秩序,并落实到协助演出各细节的顺利进行,包括检票、票务、现场导引、秩序维持、酒水、唱片、工作坊、论坛等。

 

★报名方法:
1、请点击 “微盘” http://vdisk.weibo.com/s/bPmB4 下载“第二届OCT-loft爵士音乐节志愿者招募表格”,填妥后发送到 anlaleeth#gmail.com ,我们会在收到报名表后及时联系你!如不能下载报名表,请豆油或来信索取报名表,留下你的邮箱,谢谢。
2、邮件标题和表格标题改为:“你的姓名+职位意向+2nd OCT-loft爵士音乐节志愿者招募”
3、报名时间:截止至9月14日。

第二届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工作坊及讲座

第二届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 工作坊及讲座
THE 2nd OCT-LOFT 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L WORKSHOPS & TALKS

 

时间Period:2012年10月13日至10月21日   October 13th to 21st, 2012
地点Venue: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3+   A3+, OCT-LOFT North Area
工作坊 WORKSHOPS

工作坊#1  10.16 周二15:00-17:00  Ntjam Rosie工作坊

 

 

工作坊#2  10.17 周三15:00-16:30  Butterscotch工作坊

BEATBOXING 101 with

 

The Original Beatmachines or Beatboxes (where the term “Beatbox” came from)

原始的手提立体声收录机或者节奏箱(这是节奏口技的由来)

 

 BEATBOXING: The art of vocal percussion emulating drum machines and the beat box.

节奏口技:人声打击的艺术是模仿鼓机和节奏箱所发出的声音

 

A Little History…

Beatboxing dates back thousands of years to the simplest form of vocal percussion. In Africa they would use their body as instruments and also vocal patterns were used such as, “hup, hup, hup, hup” and “Ch Ka Ch Ch”. In North India before they could learn to play the tabla they had to first be able to make the drum patterns with their mouth.

历史:节奏口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最简单的人声打击。那时的非洲人用身体作为乐器,用嘴发出声音,比如:”hup, hup, hup, hup” 和 “Ch Ka Ch Ch”。在印度北部,在他们学会用手鼓前,他们先用嘴发出敲鼓的声音。

 

Famous Vocal Percussionists著名的人声打击乐手

Bobby McFerrin (Don’t Worry Be Happy) 鲍比麦克菲林

Michael Winslow (Police Academy) 迈克尔温斯洛

 

Famous Beatboxers著名的节奏口技演奏者

Doug E Fresh

Biz Markie

Rahzel

Scratch

Kenny Muhammad

Killa Kella

Kid Beyond

 

Butterscotch Info 信息

 

www.ButterscotchMusic.com

 

www.facebook.com/Butterscotchmusic

 

www.youtube.com/Butterscotchmusic

 

www.twitter.com/TheButterscotch

 

BEATBOXING 101 with Butterscotch

 

Individual Sounds独立表演

Bass drum 低音鼓 (Bu) (Bzz)

Different snares不同的军鼓声  (Ca) (Inward Ca) (Pfff) (Perch) (ish)

Hi Hats (ti) (inward thit) (hit t-ti)  开合喳

Lip Bass口唇低音

Growl Bass 咆哮低音

Scratching  摩擦

Trumpet 小号

Sound effects  声效

 

Sound out beats (sample beats) 样板节拍

bu ca bu ca bu ca bu ca

 

bu ti ca ti bu ti ca ti bu ti ca ti

 

bu ti ca ti b-b-bu ca ti bu ti ca ti b-b-bu ca ti

 

and you can substitute the snare  同时你也可以改用军鼓的声音

Bu ti pff ti b-b-bu pff ti bu ti pff ti b-b-bu pff ti

 

Jazz  爵士(三连音)

Hit -ti -ti   Hit -ti -ti   Hit -ti –ti

 

Drum & Bass  鼓和贝斯

Bu ca tica bu ca  tica tica  bu-bu ca bu-bu ca

Bu ca tica bu ca  tica tica  bu-bu ca bu-bu ca

or

Bzz ca tica bu ca tica tica  bu-bu ca bu-bu ca

 

Fills  填充

ba-da-ba-da

du-ba-da-ba   du-ba-da-ba  du-ba-da-ba

 

Beatboxing and Singing  口技声和歌唱

Hum and push air through your lips  发出嗡嗡声并通过嘴唇推动空气

If you use words start out with “B” words 如要唱歌词,你最好用B字开头的单词开始

 

Practicing Techniques 练习技巧

Always practice SLOW and INDIVIDUAL sounds. 开始练习时要慢慢进行,由一个个单音发声

 

 

 

工作坊#3  10.20 周六14:00-15:00  Blazin’ Quartet工作坊
讲座 TALKS

讲座#1      10.13(周六) 14:30-16:30
讲题 :《从老蓝调说起》
内容介绍: Blues来自美国密西西比三角洲,从南方唱到北方,从黑人唱到白人,一路唱到芝加哥唱到底特律,先与乡村音乐融合出震撼世界的摇滚乐,又传到英伦,引燃燎原大火,与大西洋彼岸美国民谣复兴相互激出层层浪花,启蒙了不只一代的聆听者。这是一则传唱百年的曲折故事,且让我们竖起耳朵,重回历史现场。
讲者:马世芳

广播人,作家,长居台北。著有散文辑《地下乡愁蓝调》、《昨日书》。合译《蓝侬回忆》,统筹编辑《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曾数度担任台湾金曲奖评审,并任第二届台湾金音创作奖评审总召集人。目前在News98电台主持“音乐五四三”节目。

 

 

讲座#2      10.14 (周日)  13:00-15:00
讲题 :《一曲千滋味:欣赏爵士乐的各种姿态》
内容介绍: 听现场:与您分享“台中爵士音乐节”十年下来的精华。
听版本:同样一首歌,味道大不同。
听故事:有时候,爵士乐手自己的故事,会让音乐更有滋味。
听对决:舞台即擂台,对乐手来说,那是生死攸关的场域。
讲者:沈鸿元
爵士乐在台湾的市场不大,所以推广起来并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快感。不过,抱持著“仅仅数人吾亦往矣”的心情做事,也挺开心。节目里介绍的是爵士乐,不料却获九十三年度广播金钟奖“最佳流行音乐节目奖”肯定。惊觉爵士乐在国内原来已如流行音乐般广受欢迎,实感欣慰。

平生最大的兴趣就是爵士乐,更希望能将爵士乐推广到台湾每个角落。因此只要有机会,天涯海角都愿意去!三大都会区自然不在话下,过去几年的爵士行脚还包括了宜兰、板桥、桃园、新竹、彰化、嘉义、台南、马祖等地方。好山、好水、好朋友与好音乐,人生夫复何求?

*台北爱乐电台FM99.7“爵士夜”节目主持兼制作人,节目曾获九十三年度广播金钟奖“最佳流行音乐节目奖”肯定。
*台北爱乐电台FM99.7“爵士大道”节目主持兼制作人
*台北县政府“水岸爵士音乐节”节目总监与主持。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爵士音乐节”音乐总监。
*九十二年迄今,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爵士音乐节”开闭幕音乐会主持。
*诚品书店“诚品讲堂”讲师。
*富邦文化基金会“富邦讲堂”讲师。
*中正文化中心“讲座宅急配”讲师。
*中正文化中心活动评议委员。
*底细爵士大乐团顾问。
*音乐文字工作者。专栏文章散见于各大音乐性网站与杂志。

 

讲座#3      10.14(周日)15:30-17:30

讲题 :《死亡、重生及新革命:爵士乐25年以来的发展趋势》
“Death, Rebirth & New Revolution: Trends in Jazz in the Last Quarter of a Century”
内容介绍: “我想与大家分享从我第一次接触爵士乐至今26年的经历,谈谈这段时间内爵士乐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参加过的爵士音乐节并从中窥探爵士乐的变化。此外,我还会与大家聊聊我在亚洲参加爵士音乐节的经历及爵士乐在亚洲的出现与发展。最后,我会向大家介绍All About Jazz这个网站以及中国的音乐家及爵士乐迷如何从这个网站获益。”
“The idea is to share my personal experience of jazz in the 26 years since I first came to it. I will talk about trends and changes during that time, and will talk about festivals I have attended and how they reflect changes in jazz, and I will talk about my experiences in festivals in Asia, the emerging jazz industry in Asia, and at the end I will talk about how All About Jazz can potentially benefit Chinese musicians and jazz fans.”
讲者: Ian Patterson
Ian Patterson是知名爵士乐网站All About Jazz的资深成员,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地爵士乐和所有富有创意的音乐的发展。

 

Ian Patterson自我介绍:
1986年的尼斯爵士音乐节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爵士乐。Miles Davis的现场演出征服了我,并使我改变。一年后,我悄悄离开贝尔法特斯,来到伦敦。此后的四年,我参加了许多现场音乐演出,从Bowie到Fairport Convention,从Fleetwood Mac到NusratFateh Ali Khan,从Roy Harper到Frank Zappa。然而,爵士乐,是我的音乐道路上的灵药。我纵横于ol’ town, 英国及欧洲大陆,只为了看见Oscar Peterson, Stan Getz, Ray Charles, John McLaughlin, Dizzy Gillespie, Art Blakey, Courtney Pine, John Scofield, Sun Ra, Etta James, Andy Sheppard, Wayne Shorter, James Blood Ulmer以及 Miles的演出。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西班牙的十年,使我像热爱弗朗明哥、红酒以及被人轻视的午睡般,用更欧洲的视角热爱着爵士乐。目前,我以东南亚为根据地,热切关注如小虎鲸般罕有的爵士乐师工作。但偶尔能发现这两样事物,所以我还是对生活抱有希望。我现在看起来并不像一名有名的印度电影演员。

 

Ian is dedicated to the promotion of jazz and all creative music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o catching just a little piece of it for himself.

 

“The Nice jazz festival of 1986 was my first real exposure to jazz. Miles Davis’ opening number blew me away and I was instantly converted. A year later I had slipped unnoticed out of Belfast and arrived in London, kneecaps intact. For the next four years I feasted on live music; from Bowie to Fairport Convention, from Fleetwood Mac to NusratFateh Ali Khan, from Roy Harper to Frank Zappa. Jazz however, was my musical drug of choice and I criss-crossed the dirty ol’ town, the country, and continental Europe to see the likes of Oscar Peterson, Stan Getz, Ray Charles, John McLaughlin, Dizzy Gillespie, Art Blakey, Courtney Pine, John Scofield, Sun Ra, Etta James, Andy Sheppard, Wayne Shorter, James Blood Ulmer and of course Miles. Ten years in Mediterranean Italy and Spain gave me a more European perspective on jazz as well as a love for flamenco, red wine and the much underrated siesta. I am currently loosely based in S.E. Asia where I am keeping an eye out for jazz gigs which are almost as rare as the Irrawaddy dolphin. Both are sometimes spotted so I live in hope. I do not at present look like a famous Indian movie actor.”

Ian joined All About Jazz in 2006.
Senior Contributor

 

 

 

讲座#4      10.18(周四)   14:30-16:30
讲题 :《欧洲爵士的独立品牌》
内容介绍:试图从欧洲爵士乐品牌的发展演变探讨欧洲爵士乐近四十年的发展轨迹,在这过程中,也着力介绍欧洲爵士乐特别是即兴/自由爵士方面的数位标志性人物。

讲者:王昕
媒体从业者,乐迷,音乐专栏作者,音乐著述5册,爵士乐方面先后出版《爵士乐的一个世纪》、《爵士名盘300张》、《欧洲爵士素描》,家藏爵士乐唱片近5000张。

 

讲座#5      10.19(周五) 14:30-16:30
讲题 :《从摇摆大乐团到当代即兴:谈台湾爵士乐》
内容介绍 :爵士乐在台湾并非有系统与组织的发展,自始是受到美国大乐团摇摆爵士影响,之后有美军在五零至七零年代间长期驻台,零星带动爵士乐的聆听风气,也培养出少数爵士乐手,不过直至九零年代后,陆续有乐手远赴欧、美等国进入学院学习爵士乐后返国,才逐渐开启现场演出、录制专辑及爵士音乐节等多元爵士乐创作及聆听环境。让我们从台湾第一个爵士大乐队鼓霸乐团的演出开始,透过影像与录音作品,分享台湾爵士乐的代表作品,并介绍现今整体聆赏环境。
讲者:周昭平
周昭平,1974年生于台湾基隆,全职平面媒体工作者,现居高雄。曾任角头音乐企划、Macy Chen华语爵士专辑《75年后》文案企划、诚品书店“我的小书房”爵士音乐系列讲座主讲人,合著《乐士浮生记:欧洲爵士乐小攻略》,闲暇经营个人部落格“听爵笔记”。

 

 

讲座#6      10.19(周五)19:00-20:30
讲题:《欧洲即兴音乐的多样性比较》+ 现场表演
内容介绍 :60年代末欧洲即兴音乐的兴起是战后欧洲音乐家对文化、历史、人性反思的体现。它在激进、猛烈的同时,却也从来没有离开它与美国自由爵士乐、先锋音乐、学院音乐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随着欧洲爵士文化的发展,爵士乐早已不再是Boogie-Woogie式的摇摆音乐,它的边缘在不断地被延展。即兴音乐的定义是相对模糊的,把即兴音乐看成是当代爵士乐的一部分也许并不十分精确,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即兴音乐与爵士乐的密切的关联。整个欧洲即兴音乐的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影响深刻,但是欧洲的几个活跃的中心如,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北欧产生的音乐却各不相同。他们的音乐与各自的文化历史背景紧密联系,同时造就了欧洲光华的多样性。

讲者:李铁桥+照骏园

李铁桥:自由乐手,萨克斯演奏。音乐风格涉及摇滚、爵士、实验电子、自由即兴。

1973年生于湖南,现生活工作在北京。他策划的声东击西音乐艺术项目,致力于东西方各种音乐风格之间的交流;以及音乐与其他艺术领域的跨界合作。
李铁桥早年在美好药店乐队任萨克斯手。05年到07年在挪威旅居期间开始涉及自由爵士和即兴音乐。 2009年开始给现代舞和艺术电影配乐。2011年,李铁桥开始介入实验电子创作。李铁桥参入录制的唱片有:《被侮辱的姿势》,《请给我放大一张表妹的照片》,《美之瓜9+2》《通往北方之路》,《南京现场》,《风啊,他们疯了!》。

照骏园:造型艺术家,自由即兴音乐家

1978年出生于上海
2005年与陶轶组建自由音乐乐团 “没腿的马”
2006年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
2008年毕业于德国美茵兹大学艺术学院大师班
2009年至今《艺术世界》杂志特约编辑,主持《一噸半音乐》栏目
2009年建立电子原声项目“木电质”
2009年与李牧、陶轶与徐喆建立艺术家小组“组织ZHUZHI”
2011年与殷漪共同发起“上海自由音乐大乐团”

 
讲座#7      10.20(周六)15:30-17:30
讲题 :《我与中国爵士三十年》
讲者:刘元
中国著名管乐手,崔健最铁的战友。将近三十年前与崔健一起走上现代音乐道路。除了摇滚乐,他也是中国爵士乐的先驱。除了演出和创作,他在北京先后开的爵士酒吧cd cafe 和东岸,也是中国爵士乐非常重要的据点,推动了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刘元将讲述中国爵士乐野史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讲座#8      10.21(周日)14:30-16:30

讲题:《爵士乐的伪情调》
内容介绍: 爵士乐现在成为了一种腔调,无论在音乐厅里作为高雅文化的表率,还是在优衣库和宜家里作为消费的背景音乐,它都不再具备社会学价值。这是在自由爵士乐风潮之后,批评家们认为爵士乐已死的证据。它不再具备批判性,不仅不再代表黑人,甚至连美国都代表不了,它成为一种无性别,无主张的靡靡之音。包括那些极具实验性的极端先锋爵士,和那些跟各个民族音乐融合的尝试,它都是一种音乐上的,艺术上的纯操作,而不再普适地对社会价值造成某种深刻影响。就像国歌,那种绝望、那种屁股着火,孤注一掷的狂想,不会在它被唱响的任何地方复活,它跟爵士乐一样,是死掉的音乐,其价值是符号,至多,是审美,是一件用于考古和借鉴的艺术品。

 

但在爵士乐最好的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里,它真正的情调可不是上述这些。它就是美国黑人的情调,基于美国黑人的历史。将爵士乐成为美国史的说法,亦基于此。以时间为序,我将这情调总结为三点。一是应付苦难的方法。二是反抗,对尊严、个体表达和公平的谋求。三是信仰,用爵士乐寻找自我之后,爵士音乐家开始寻找神,寻找音乐和自我的终极所在。
讲者:杨波
杨波,乐评人,小说家。90年代末曾创办朋克时代,自由音乐杂志。
著有小说《眼中的梁木》。

 
讲座主持人 HOSTS FOR TALKS

张晓舟
乐评人,作家。著有《死城漫游指南》等书。

 

马客
乐童音乐创始人,创办乐童网(www.musikid.com), 氧气音乐社区(www.o2music.fm);资深爵士乐迷,重度音乐感染症患者,唱片收藏爱好者;聆听摇滚乐,爵士乐超过二十載,大学时代受到[音像世界]及各位乐评大佬毒害,一发不可收拾,至今仍深陷苦海;2011年末,创办乐童音乐,踏上不归路!

 

 

庞舸(DJ ALLEN)
深圳电台飞扬971欧美音乐节目《奔放音乐人》主持人,深圳广电集团十佳主持人。2006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DJ大赛》金奖。2004年开办节目至今,全面系统介绍各种风格和时期的西方音乐。开设栏目包括《朋克时代》、《重型音乐》、《民谣巴士乡村路》等。2006年开设主题爵士栏目《蓝爵士》。

注:具体主持人对应的场次待定,请留意活动现场信息公布。

 

活动官方网站 Official Website:www.octloftjazz.com
官方新浪微博 Official Weibo:#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
官方豆瓣 Official Douban:www.douban.com/people/octloftjazz

 

第二届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 排期表 THE 2nd OCT-LOFT 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L SCHEDULE

第二届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 排期表

THE 2ND OCT-LOFT 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L SCHEDULE

 

日期

Date

时间

Time

节目

Program

类型

Type

地点

Venue

10.08 20:00-21:30

Kim Myhr&Streifenjunko(挪威)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旧天堂书店

Old Heaven Books,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0.09

 

20:00-21:00

Eliane Amherd Trio(瑞士/美国/加拿大)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1:30-22:30

EYOT(塞尔维亚)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0.10 20:00-21:00

Brian Girley Movement(美国)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1:30-22:30

Jacob Karlzon 3(瑞典)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0.11 20:00-21:00

Ines Trickovic Sextet(克罗地亚)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0.12 20:00-21:00

“Youlan幽兰”中德二重奏(德国)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1:30-22:30

Wouter Hamel(荷兰)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0.13 14:30-16:30

马世芳(台湾):《从老蓝调说起》

讲座

Talk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3+

A3+,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0:00-21:00

维度爵士乐团(中国)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1:30-22:30

Michael Blake Trio with Special Guest Samuel Blaser(美国)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0.14

13:00-15:00

 

沈鸿元(台湾):《一曲千滋味:欣赏爵士乐的各种姿态》

嘉宾主持:马客

讲座

Talk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3+

A3+,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5:30-17:30

 

Ian Patterson:Death, Rebirth & New RevolutionTrends in Jazz in the Last Quarter of a Century

Ian Patterson:《死亡、重生及新革命:爵士乐25年以来的发展趋势》

嘉宾主持:庞舸

讲座

Talk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0:00-21:00

Benoit Stasiaczyk Group(法国/中国)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1:30-22:30

GrecoNubian Trio(希腊)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0.15 20:00-21:00

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爵士乐团(中国)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1:30-22:30

Buzz Bros Band(荷兰)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日期

Date

时间

Time

节目

Program

类型

Type

地点

Venue

10.16 15:00-17:00

Ntjam Rosie(荷兰)

嘉宾主持:庞舸

工作坊

Workshop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3+

A3+,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0:00-21:00

Signe Juhl Quartet(丹麦)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1:30-22:30

Luca Ciarla Quartet(意大利)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0.17 15:00-16:30

Butterscotch(美国)

嘉宾主持:庞舸

工作坊

Workshop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3+

A3+,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0:00-21:30

Laurent Robin & The Skyriders Project(法国)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 旧天堂书店

Old Heaven Bookstore,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0:00-21:00

Ntjam Rosie(荷兰)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1:30-22:30

Capitan Tifus(阿根廷)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0.18

14:30-16:30

 

王昕(中国):《欧洲爵士的独立品牌》

讲座

Talk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3+

A3+,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0:00-21:00

Diego Figueiredo Trio(巴西)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1:30-22:30

Butterscotch(美国)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0.19

14:30-16:30

 

周昭平(台湾):《从摇摆大乐团到当代即兴:谈台湾爵士乐》

讲座

Talk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3+

A3+,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9:00-20:30

李铁桥+照骏园(中国):《欧洲即兴音乐的多样性比较》+现场表演

嘉宾主持:张晓舟

讲座&演出

Talk &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3+

A3+,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1:00-22:00

Blazin’ Quartet(荷兰)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0.20

 

14:00-15:00

Blazin’ Quartet(荷兰)

嘉宾主持:庞舸

工作坊

Workshop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3+

A3+,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5:30-17:30

刘元(中国):《我与中国爵士三十年》

嘉宾主持:张晓舟

讲座

Talk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3+

A3+,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0:00-21:00

Vasko Atanasovski Trio(斯洛文尼亚)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1:30-22:30

Bianca’s song featuring Rosane Russel (voice)(法国)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0.21 14:30-16:30

 

杨波(中国):《爵士乐的伪情调》

嘉宾主持:张晓舟

讲座

Talk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3+

A3+, North District, OCT-LOFT

10.23 20:00-21:30

Will Guthrie(澳大利亚)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 旧天堂书店

Old Heaven Bookstore,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0:00-21:00

Monkey Bar(挪威)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21:30-22:30

Oran Etkin Trio(美国)

演出

Concert

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10

B10, North District, OCT-LOFT

 

 

原定于10月15日晚演出的Buzz Bros Band由于成员家属发生意外取消演出,取代他们的是法国的优秀爵士吉他手Federico Casagrande

紧急通知:原定于2012年10月15日晚在OCT-LOFT 爵士音乐节演出的Buzz Bros Band由于吉他手的家人发生交通意外,取消了近期所有演出,我们对此表示非常震惊和遗憾,希望他们能够早日处理好家事重返乐坛。不便之处请见谅。

而在当晚的演出将由来自法国的优秀爵士吉他手Federico Casagrande来代替。

请大家相互转告。非常感谢!